说到当年龙山文化的发现,有一个有趣的故事。龙山文化的发现者为近代著名考古学家吴金鼎,他早在齐鲁大学学习期间,便爱上了考古。那时,他经常利用休假时间,外出从事实地考察活动。1928年3月的一个上午,他取消了去山东章丘县龙山镇东平陵城的计划,临时决定到城子崖考察。年轻的吴金鼎不会想到,就是这个临时的决定,让他的名字同一个惊世发现联系在了一起。
他刚到达城子崖时,举目仰望,发现河畔城垣横断面有一条长达6米的截面,出现了成堆的灰土和诸多陶片,一道古代文化地层带清晰地显现于眼前。当时的吴金鼎又惊又喜,10天之后,他邀约学者董作宾进行了复查,初步认定此处为一座新石器时代的村落。转年的7月到10月,吴金鼎先后4次来到这里,对其周边十华里范围的古迹进行了详尽、全面的考察,在火烧过的红土层遗址中,他发现了贝壳、兽骨,并寻觅到两枚骨针和五方石器,证明一片古代史迹深藏于这片黄土层下。就这样,吴金鼎不经意间发现了沉睡几千年之久的城子崖遗址,后人称这次发现为“千载沉睡无人知,一朝醒来惊天下”。
在此之后,考古学家先后对龙山镇城子崖遗址进行多次发掘,获得了一批以精美的磨光黑陶为显著特征的文化遗存,此外,还有大量石器生产工具、骨器和蚌器等,证明了当时的人以农业为主,兼营狩猎、打鱼、蓄养牲畜的生产方式。
“这些玉器都是古人就地取材或就近取材制作的”,当时的人没有用来制作玉器的机械设备,因此人们只能挑选比玉质坚硬的工具在玉料中反复打磨,能制作出这样精美的玉器,可见当时人的技艺已是相当精湛
根据这些发现,考古学家把这种以黑陶为主要特征的文化遗存命名为“龙山文化”,而自山东龙山遗址发现以来,历代考古学家分别在河南、陕西等地又发现了这一时期的一些文化遗存。其中,山东龙山文化出土的玉礼器较多,种类有玉锛、玉铲、玉钺、玉玑和玉环等,其中玉锛上的饕餮纹被认为是商代铜器饕餮纹的祖型。
“这些玉器都是古人就地取材或就近取材制作的,其玉质地相比后来著名的和田玉要逊色一些,但依旧反映了古人巧妙的构思及精湛的工艺水准。”曹平说。
他还介绍,龙山文化玉器的琢玉技法有两大明显特征:其一为多浅浮雕、阴线和镂空技法;其二为磨制和抛光技艺娴熟。当时的人没有用来制作玉器的机械设备,因此人们只能挑选比玉质坚硬的工具在玉料中反复打磨,能制作出这样精美的玉器,可见当时人的技艺已是相当精湛。
值得一提的是,龙山文化玉礼器的纹饰不仅具有那个时代特有的朴素且对称的美感,其表现出的审美内涵也十分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