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济南市章丘区龙米种植专业合作社
联系人:王经理13065063366
13805411366
邮箱:2227977958@qq.com
传真:83621300
地址:山东省济南市章丘龙山街道办事处
龙山三村
网址:www.jnlongmi.com
龙山小米历史悠久,早在8500年前的西河文化时期,原始先民就学会了粟黍农作物的栽培。到了龙山文化时期,粟谷生产进一步发展,半月形石刀、石镰、蚌镰等收获农具的品种更全、数量更多,到了唐代,章丘已出现官营的米市,谷粟交易量大曾。 明朝《醒世姻缘传》描绘的龙山小米已成为礼尚往来的馈赠佳品。清代,龙山小米为全国四大贡米之一, 被誉为“龙米”.被乾隆皇帝誉为“龙米金汤”。封为贡米,从此开始向朝廷进贡。
一、西河遗址出土了粟类碳颗粒
黄河流域迄今较早的农业遗址,主要分布在河南中部的裴李岗文化、山东中部的西河文化和分布在河北中南部的磁山文化,距今有七、八千年之久。出土的农具配套,从砍伐林木、加工木器用的石斧,以及松土或翻土用的石铲,收割用的石镰,到加工谷物用的石磨盘、石磨棒,一应俱全,制作精致。主要作物是俗称谷子的粟,在山东章丘龙山街道办西河遗址发掘了粟类碳颗粒,在河北武安磁山遗址发现了大量窖藏的粟。
考古工作者曾在西河遗址采集了15个土壤样品进行植物硅酸体分析,其中在62号和78号灰坑土样中发现一些哑铃形硅酸体含量较高,而且有些发育相当好的哑铃形植硅体: 62号灰坑中统计到16种植硅体形态共100粒,哑铃形40%,78号灰坑中统计到13种植硅体形态共100粒,哑铃形占30%这种哑铃形硅酸体是构成粟类植物的重要硅酸体形态,证明距今8500年前西河文化时期的原始先民已经学会农作物的裁培。
二、龙山文化时期粟黍生产进一步发展
距今五千到四千年的龙山文化,因在章丘龙山镇发掘而命名。在龙山文化时期,农业生产工具有明显的改进。石铲更为扁薄宽大,趋于规范化,便于安柄使用的有肩石铲和穿孔石铲普遍出现,双齿木耒也被广泛使用。半月形石刀、石镰、蚌镰等收获农具的品种更全、数量更多。作物种类与仰韶文化大体相同,但粟黍在经济生活中的地位更加重要。用C13测定原始人的食谱表明,粟黍类在食物中的比重,仰韶文化时期为50%,龙山文化时期为70%。适于储藏粮食的口小底大的袋形窖穴显著增多:有些遗址还出土了仓廪的模型。这里的原始居民过着定居的农业生活,种粟,养畜,并从事采猎。可以说,在大汶口文化中期以后,这里的原始农业发展迅速,跃居全国首位。
三、“唐冶米市”
隋唐时期,章丘位于农业发达的黄河下游,为盛产粮食的地方,有“唐冶米市”之称。意思是说:唐时,章丘铁器较盛(全国置20个冶铁所,8个工匠所,独章丘两者皆有。所以,章丘铁匠, 全国闻名),还设有米市。谷粟交易量很大,价格便宜。距《山东通志》卷六记载:“青、 齐(州)斗米五钱,粟三钱。”说明当时不仅五谷丰登,而且米、粟产量大,价格低,朝廷在济南地区征税,多征收谷粟,免税业多以免受谷粟,运送军粮多为“飞刍挽粟”.
四、明代馈赠佳品
龙山小米在史书上多有记载,如描述明代成化年间章丘物及风土人情的言情小说《(醒世姻缘传》,有大量描绘龙山小米的情景,如在第24回,“ 却说程乐宇领着四个徒弟、五个仆人,从济南回家......路上喜地欢天, 恨不得一步跨到家内, 到了龙山,大家住下吃饭......清早睡到日头露红的时候,起来梳洗了,吃得早酒的,吃杯暖清在肚。那溪中甜水做的小米粘粥,黄暖暖的拿到面前,一阵喷鼻的香, 雪白的连浆小豆离,饱饱的吃了。”在第75回,“(在龙山驿)只见一个妇人,身穿旧罗褂子,下穿旧白罗裙, 高底砂绿潞绸鞋儿,年可四十光景,站在大车门口硬商着买粟儿.....又如《临江仙>一节,“他起身,算定这日走七十里,宿了龙山。次日走三十.....买几斤粟谷,” 由此可知,在明中期,龙山小米已是远近有名的特产了。由于龙山驿站的原因,经过这里的商客多食之买之,捎带回乡,龙山小米可谓馈赠之佳品。
五、清代“龙米金汤”
到了清代,清高宗乾隆皇帝潇酒风流,一生爱游山玩水,喜物产民俗。每到一处,兴趣所至便欣然挥笔撰文题字,留下迹踪。在他下江南巡视时,听说章丘是块山明水秀、物丰膏腴之地,便移圣驾来到章丘城。
接驾的是章丘的名门望族西关高家的高如恂。此时高如恂已是古稀耄耋之年,但他耳不聋眼不花,思维相当敏捷,经常做出一些奉迎谀颂的“怪事”,被人们传为佳话。
接驾乃隆重之事,锦天绣地器乐歌舞自不必说,猴头燕窝熊掌鹿胎也是“常见而不鲜,常食而味淡”。皇帝什么好东西没吃过?要想使龙颜大悦,“品出点味来”,还真是件难事。 高如恂思来谋去, 突然想到了龙山小米。
接驾仪式完毕,正巧是乾隆皇帝用“小饭”的时辰。高如恂急忙印头启奏万岁道:“小人备有龙米金汤,望万岁品尝。”乾隆皇帝听奏,先是怔,随后思道:汤羹之类,联也不知喝过多少,这龙米金汤怎么从未闻过?不由兴趣上来,传旨速速端来。
当一只银碗递在乾隆手中时,乾隆细观碗中之汤,只见色泽金黄,粘凝均匀,表面浮一层清淡如氤氲之气的米油。 未曾入口,暗香已先袭入鼻孔。轻轻吸吮口咽下, 口内余香温和绵柔,不似瑰香浓烈,又胜莲蓬透脾。在碗沿粘有几粒米,乾隆皇帝也舒舌添入口内。他边回味着米香边指碗说到: “此真乃银碗金汤 可不知这“龙米”一说的出处。“
如询又急叩头道:“万岁听禀,此米产于县邑西南龙山镇石人坡,,故名为“龙米’也。
“可有来历?”皇帝又问。
“传说上古之时,神农在此造耜制陶品尝百草,稻黍麦豆原皆系草类,均被神农帝点为稼,供人种植求生。女粟身纤体弱未被点化,便过于荒坡石缝之间,其悲甚痛。神农帝怜之,便亦点化之。因龙山乃粟诞生之地,固其味自然馨纯诱人矣。”
乾隆帝大悦,望着如恂那雪须银发。不由想起了画中的寿星,随欣然挥笔题写了“天开寿域”四个大字,并把这四字做成大匾赐与如恂,如恂叩头谢思,如鸡啄米。 以后他把此匾悬入大厅,地方官吏、高室豪绅争相瞻仰,成了高家累世之荣耀。
乾隆帝又传圣旨速集龙米数斗,一半送京城赐朝中各大臣品尝。又道:龙山小米乃上乘之米,日后每年收成新米,务要岁岁朝贡进京。
自此,西关高献出“龙米金汤”的故事不胫而走,龙山贡米便名闻天下,朝野争相食之。
六、特殊的地理土壤环境
谷源于粟,粟源于龙山,龙山小米源于石人坡。龙山小米较早的产地以龙山一带石人坡为中心,南至白谷堆,北至兰家庄,西至芦家寨(历城区),东至平陵城,方圆5公里。这里是华夏文明的发源地两河流域(武原河、原野河)的中心地带。尤其以龙山村石人坡的400亩地最为闻名。这一带为山前冲积平原,土层深厚,土质为黄壤,质地较肥沃,加之其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为适宜谷子的生长和发育,具备了形成龙山小米优良品质的得天独厚的条件。因谷味随生长期长短而增减,故在种植方法上,均为早田春播。耕前施足农家肥,耙平耢细,谷面前后下种,品种以“东路阴天旱”为主,生长期一般在120天以上。
七、独特的栽培技艺
(一) 精细整地:在冬耕冬耙的基础上,进行顶凌耙地,疏松表土,提高整地质量。
(二) 适时早播:适时早播是延长生育期、提高产量、改善品质的关键措施。由于该品种的品质受生育期的长短影响较大,生育期120天左右, 其香味特浓,品质特优。
(三) 及时间苗定苗:要及时间苗定苗,缺苗的地块,要在雨后及时进行疏苗移裁,疏密补稀,达到苗全、首齐、菌匀、苗壮并做3叶间苗,4叶定苗, 每亩留苗5万株左右。种植规格行距0.45米,播幅0.1米。
(四)施肥技术:
1、底肥:以每亩1一1.5吨含磷氮素比较多的羊粪或0.8-1.0吨的鸡粪或3-4吨的优质土杂肥或3吨左右炕洞土、老墙土作底肥。
2、(1)早施提苗肥,可在幼苗长至6叶前后施肥以作为提苗肥保证谷苗的肥壮;(2)巧施攻粒肥,为确保穗大、粒多、粒重,在孕穗期趁用后开沟追施,施后覆土盖严踏实,以提高肥效,以此保证谷粒的饱满,两次追肥施以绿色有机肥。以保证龙山小米的绿色、天然、零污染。
(五) 勤锄勤耘,发根壮苗,常言道:“剜苗剜田, 三日两遍。” 在龙山小米生长发育过程中,勤锄勤耘、中耕松土是一顶至关重要的载培措施。一般全育期要进行划锄松5-6次,其中面期划锄3-4遍, 以除净杂草、围土保苗、发根壮菌为目的。当长至孕穗期,要进行浅培土,并结合培士进行松土两次,达到断老根喷新根,壮根壮杆防倒伏之目的。
(六)及时防治病虫害:谷子的病害比较轻。主要虫害粘虫,钻心虫及蚜虫。因此,在谷子抽穗前后,要注意加强病虫害的防治。特别是进行8月份后,更要加强对粘虫和蚜虫的防治。
八、品质上乘,营养价值丰富
龙山小米原品种为“东路阴天旱”春谷,以阴天卷叶成旱象故名。其米粒圆大,色泽金黄晶亮,出来率高,一般在80%以上。
“ 龙山小米”的营养很丰富,其香味浓郁、色泽金黄、籽大粒圆、性粘味香,煮成稀饭。表面有一层黄亮的米油,食之醇香可口、实为滋补佳品,是产妇、老人的佳补食品。用龙山小米磨面做粥别具风味,济南市有名的“八宝粥”“王家甜沫”等,均用龙山小米做原料。中国农科院较新检测数据表明,龙山小米每一百克中含有能量1530千焦,蛋白质含量11克,脂肪含量为3.5克,碳水化合物含量70克,并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及多种微量元素,其营养丰富,品质优良,是目前市场新兴的无公害食品,也是宴宾待客。馈赠亲友之珍品。在《神农本草经》中记话“龙山小米,其味咸、微寒、养肾气、除胃热、治消渴(糖尿病),利小便,具有很高的营养和药用价值。
我社的种植基地位于龙山小米原产地的中心地带,是目前在石人坡自产自销的农民合作组织。我们采用原生态种植方式,杜绝农药使用,产品加工使用石磨工艺,使龙山小米这一传统的名优特产品从源头上保证了它良好的质量和特别的品质。主要生产和销售龙山贡米、老年人专用小米、孕妇专用龙米、黑小米及系列杂粮的加工销售、礼品包装等,欢迎社会各界朋友来基地参观指导,品尝正宗的“龙米金汤”。
电话:王经理13065063366 邮箱:2227977958@qq.com
13805411366 地址: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龙山街道龙三村太平街